同样是手机映射,这套车联网系统比Carplay/Carlife领先了几个时代

0

在体验了众多品牌的车机系统之后,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验,或者说车机系统做到什么程度,你才愿意放弃手机改用车机?

或许从一开始这就是个伪命题,让我们放下手机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相反,我一直在想能否在车内把手机作为主力互动工具。

为什么不愿意放下手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难以割舍的手机应用生态,我们常用的听歌软件,手机AI是经过个人个性化调教的,这些都是车机应用不可替代的。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的手机应用里有我的账号信息,我用了十多年的百度地图,对于热衷打卡的我来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轨迹记录可查,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不愿意放弃百度地图改用其它地图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从车联网的发展过程来看,车载硬件的更新速度也不及手机,至少落后一个时代,算力差别高达十几倍。我可以保持每年换一部新手机,却不能做到每年更换车机硬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让智能车机做到如同手机般丝滑贴心的体验是不可能的。

总结来说,这套车联网系统的主要特色是:

不依赖于车载硬件和应用生态,所有算力几乎全部来自手机,共享手机流量,同时调用手机app在车载屏幕上单独操作,又不影响手机独立使用。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就是一套映射系统,类似Carplay/Carlife,但与Carplay/Carlife不同的是,这套系统可以充分调用手机硬件和app,通过车辆的拾音单元,对手机发起语音控制指令,响应速度更快,还拥有更开放、更定制化的使用体验。

车主还可以将自己常用的app选择投屏到车载屏幕上,然后就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独立操控这个app,而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真正实现了车机手机应用生态的全场景无缝连接。

用博泰总经理应宜伦的话说就是”大排档的价格,米其林三星的体验”。

那么与目前的智能车联网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比目前主流的智能车机系统,新宝骏这套系统其实是把车联网硬件和软件做了分离,大部分的软件,算力都转移到了手机上,体验的流畅度、智能度、应答反应速度等也不再和车载硬件和软件相关,基本都取决于手机的性能。

所以它其实是把手机上的服务带进车内,用算力更强的手机替代车机进行运算,从而实现没有车机的车联网。

从现场体验来看,无论是投屏速度、系统的智能程度还是响应速度,都要优于目前的智能车机系统,毕竟,车机拼不过手机,这是事实。

而且这套系统虽然简单,但功能却不简单,它同样具备传统智能车联网的全部功能,如语音控制车窗、空调、收音机或聊天等,同时还能让手机替代车钥匙,只需”摇一摇”手机,不用解锁手机,也不用点击APP,更不用输入密码,就能解锁/上锁车辆,启停发动机,实现车内车外、手机车机四种场景的叠加。

特别是在演示中提到的微信收发消息功能,对于车主来说简直太实用了。如今微信几乎是大家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通讯工具,但在开车的时候使用手机微信是不安全的驾驶行为。

新宝骏这套车联网系统则赋予了车主在开车时安全使用微信的能力,例如在收到微信消息时系统会自动语音播报消息发动人及内容。而如果要发送微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说“发语音给xxx……”,此时系统调用手机微信发过去的就是一段语音信息;而如果说“发文字给xxx……”,此时系统会将车主的说话语音转换为文字,发送给指定联系人。

当然,便捷性带来的新问题就是稳定性,为什么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强调车规级芯片,因为车规级芯片必须是能扛高温扛极寒扛震动的,而手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从现场体验来看,手机连上新宝骏车联系统连续使用半小时就会发热严重,虽然还没有出现关机或自动切换飞行模式的情况,但我想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

所以针对新宝骏这套投屏系统,如果真的要鸡蛋里挑骨头,我的建议是在放手机的地方设置一个出风口或电子降温器,预防手机“中暑”。

此外是安全方面,高开放性的手机相比“保守”的车机更容易受到来自网络方面的安全威胁,如果不给予手机读取车辆行驶数据的权限,就无法做到针对驾驶行为深度定制服务,而一旦开放权限,安全问题不得不慎重对待。

当然,这是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目前来说,新宝骏只需考虑如何把这套系统打造的更完美。

Comments are closed.